案例:位奇镇马寨村党支部原书记马军林截留低保资金、优亲厚友、侵占集体资产等问题
简要案情:2014年,位奇镇马寨村违反低保评定程序,直接确定本村图书管理员和低保管理员享受二类低保,共发放低保资金7032元,其中3250元由村文书用于村务开支,对此,马军林负有主要领导责任。2015年12月,马军林私自决定将2名亲属和其他2名村民作为临时救助人员上报位奇镇政府,后4人共领取救助资金1800元;2016年7月,位奇镇政府向马寨村调拨水泥20吨,马军林将其中2吨出售,得款600元据为己有,对此,马军林负有直接责任。2019年4月22日,马军林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。
案例剖析:村社干部工作在最基层,直接服务群众,能否一心为民、廉洁自律、秉公办事,群众看得最清楚。本案中马军林漠视群众利益,毫无纪律规矩约束,把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私有化随意使用,以独断专行的“家长制”作风,把低保资金作为村委会的“自留田”截留挪用、把临时救助作为“礼品”优亲厚友、把集体资产作为私人物品随意出售谋取利益,在多个领域发生违纪违规问题,突破纪律底线、触碰法律红线,侵害群众切身利益,造成了恶劣的影响。
案例警示:农村低保是党和政府对农村困难群众实施的特殊救助政策,是实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。各乡镇和县民政局要进一步规范农村低保工作程序,做到公开透明;要完善农村低保家庭经济状况评估认定办法,强化信息核对,精准认定保障对象;要加强动态管理和脱贫管理,与脱贫攻坚政策有效衔接,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“应保尽保、应兜尽兜”。同时,各乡镇要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,严格落实“村账乡(镇)管”制度,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,建立资产管理台账,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,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的监管,坚决杜绝侵占集体资产问题。